很多车主都是以为自己很“爱”车,但实际一些常见的维护方法却是在无意间虐待自己的爱车。为了能够让车主明白哪些是日常维护中的弊端,我们特意列举了如下十种虐车情况,细心的车主们看看你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1.烈日冲车
事件回放: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到了夏季,部分车主把喜欢冲凉的习惯也强加到车身上。开了一天的车了,也给它冲个冷水澡降降温。大部分车主会发现,冲凉之后,爱车会立马歇菜。车拉到修理厂,车主还振振有词:“我可是为了它好啊!”
专家说法:热胀冷缩是最简单的物理原理了,经过暴晒和行驶,车漆表面和发动机的温度都很高。这时您要来个里外冲洗,好家伙,漆面也就凑合着受您折磨了,顶多是日后掉块漆什么的,可发动机会立马罢工,不让您破费千儿八百绝不复工。
2.加装冬菇头
事件回放:车开久了觉得没“劲”,如果发动机内能进入更多的空气,让汽油更充分地燃烧,这样动力不就可以得到提升了吗?于是有车主对进气系统进行了想当然的改装:直接在进风口加装“冬菇头”好了,听说这样可以增加车的进气量,发动机“吃”得多了,动力自然也就增强了。而且价格还便宜,只要300-500元,何乐而不为。
专家说法:冬菇头”学名叫高流量风格,是一种高性能空气滤清器,从理论上来说确实能增加发动机内的空气流量,让发动机舱内的燃烧更充分,动力性能有所提升。但对北方含有大量细小沙尘的空气来说,加大进气量的同时也将更多的细小沙尘带入汽缸,造成发动机的早期磨损,反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表现。
3.车内乱放散香剂
事件回放:车里的味道总是有些冷冰冰的,没有人气,于是司机们喜欢在车内放上一些汽车香水、空气清新剂之类的东西。车里香喷喷,难闻的味道也没有啦。
专家说法:空气清新剂是由乙醚、香精等各种化学成分合成的,它并没有分解有害气体,只是通过散发香气来掩盖异味,靠混淆人的嗅觉来“淡化”异味。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化学分解之后产生的气体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物,反而加剧了车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长期使用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刺激,劣质芳香剂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4.机油加得越多越好
事件回放:该换机油了,一些车主想更好地“体谅”爱车,于是把机油加得满满的。他们认为机油加得越多对发动机的润滑作用就越好,而且还可以减少补机油的频率,省事省钱。
专家说法:如果机油太多,会增加发动机内部的工作负担,发动机在工作时曲轴柄和连杆会产生剧烈搅动,不仅增加发动机内部功率损失,还会增加燃油消耗。而因此增加的溅到缸壁上的机油,容易产生烧机油,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机油量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在机油标尺的上、下刻线之间。
5.座椅上加凉席
事件回放:夏天快来了,坐久了可真不舒服。不管真皮座椅还是针织内饰,都容易使人出汗,影响形象不说,开车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不如加个竹凉席,坐着凉快,价格也不贵。不太热的天还不用开空调了,这下油耗也降下来了。
专家说法:这类凉席的摩擦力小,不管是加速还是刹车,在制动的时候容易让身体滑动,也让安全带的保护能力降到最低。比起省下的那点油钱,还是应把安全放到第一。
6.随意改宽胎
事件回放:看着那些运动款的车,一些车主心里那个痒啊,不行,咱们的“老车”也得运动起来,先改个运动型的大宽胎吧。加大的轮毂、更宽的胎面,看上去多帅气,还能加大爱车的制动力,哪天也能来个“漂移”甩尾……可,怎么回事?油耗也上去了,还容易起包、爆胎。
专家说法:改宽胎实际上是降低轮胎的扁平比,这样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轮胎的胎壁将相对变薄,加大胎宽也就增加了汽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对车的操控更有利。但是变薄的胎壁也会更容易在通过坑洼路面时内部帘布层断裂,导致无支撑的橡胶层部分起包,爆胎的几率也提高了不少。而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也意味着汽车的油耗会随之增加。此外,轮胎的扁平比越低,其减震的效果就越差。
7.拆三元催化器
事件回放:车主小张,玩车这么多年了,好歹也算半个行家,没事就爱在车身上自己“动手术”。这次他琢磨着要让自己的车开起来更“牛”,于是瞄上了排气系统里的三元催化器,环保什么的他可管不着,这三元催化器怎么看就是在排气上添堵来的。拆!咱改直排。嘿嘿!还没得意多久,咦?这排气声是大了,可怎么感觉还不如以前有劲儿呢?
专家说法: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尾气排出的三种有害气体通过氧化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拆除三元催化器,那种轰隆隆的排气声确实给车主带来赛车般的听觉刺激,可对目前大部分的电喷车来说并不能达到增强动力性的作用。因为区别于过去的化油器车,电喷车的进气量是由电脑控制的定量,即便加大排气量,进气量不变,实际效果也并没有改变。